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, 感知、运控模块赋能

文:组编 / 编辑部2024年第二期

人形机器人三大构成部分

图 1 人形机器人三大构成部分 (资料来源:Yole,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)

  人形机器人的“神经”——感知模块

  早在2021年,国家发布“十四五”规划,在这份事关中 国未来5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中,传感器与高端芯片、操 作系统、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等并列,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 技术。

 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,至2030年,全球人形机器人 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%。中国电子学会也预计, 到2030年,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, 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。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感知系统的核 心部件之一,人形机器人需要用到多种传感器,大致上包括 视觉传感器、位觉传感器、运控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。相 关分析认为,人形机器人是传感器市场发展的一次新机会,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的迅猛扩张,传感器行业将进一 步扩容,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。根据Statista的 研究数据,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512.9亿美元, 2022-2025年CAGR预计达8.04%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 据,2020年国内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494亿人民币,2020-2025年CAGR预计达20.0%(见图2)。

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统计

图 2 2020-2025 年全球及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(资料来源:Statista,东吴证券研究所)

  按照传感器检测对象的不同,人形机器人的传感器又 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两大类,内部传感器:用来 感知机器人的自身状态的传感器,比如位置、速度、加速度 等;外部传感器:用以感受机器人周围环境、目标物的状态信息的传感器,比如视觉、触觉、听觉、嗅觉、温度、力 觉等(见图3)。

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

图 3 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 (资料来源:Yole,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)

  例如,特斯拉OptimusGEN2人形机器人更聚焦于运动 与控制、行走、平衡、精细操作与感知,通过其视频,有 媒体推测,新一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新增了多项特斯拉 自研传感器,包括:足部力&力矩传感可能采用了六维力矩 传感器;全新11自由度灵巧手可能增加了压力感知、触力 感知和柔性微压力感知等传感器;其强大的平衡感知能力 显然搭载了IMU等惯性传感器及感知算法;以及直接感知环 境作用的柔性触觉传感器/电子皮肤等等。

  而从用量来看,MEMS压阻式触觉传感器可能是最先 放量的一类产品。人形机器人用到的触觉传感器可以分为 两大类, 一种是基于MEMS技术集成的触觉传感器,包括压 阻式、电容式、光电式、电磁式;另一种是视觉+触觉传感 器。MEMS压阻式触觉传感器的技术最成熟,且具有易于批 量生产、小型化、集成度高、成本低等优势,可提供精确 的运动控制和灵活的物体操纵能力所需的基本内部扭矩和 力的反馈,因而应用面较为广泛。根据QY Research的调查 数据,2022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据76%份额,分别为美国 Tekscan、Pressure Profile Systems、Sensor Products、 德国Weiss Robotics、美国Syn Touch。国内企业规模尚 小,其中汉威科技子公司能斯达主要生产薄膜电容触觉传 感器,可应用于机器人身体;初创型公司帕西尼致力于用 列阵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应用于机器人领域;此外,墨现科技、他山科技、埔慧科技、力感科技也有相关布局。

  (1)力/力矩传感器

  力传感器能够帮助机器人实现打磨、焊接等精密操 作,拓宽机器人应用场景,优化国产厂商于搬运、码垛等 传统环节的激烈竞争格局。此外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 亦有广泛应用,为模仿人类,人形机器人需精准测量关节 受力情况,因此在手腕和脚踝处需搭载六维力传感器。

  相较于一维和三维,六维力传感器优势突出,主要体 现在:①精度显著提升;②结构紧凑,适应狭窄空间;③ 协调同步性好。但在性能突出的同时,六维力传感器制作 难度也较高,其从结构设计、数据采集、解耦算法的复杂 性等多方面难度均高于一维和三维传感器。

  目前六维力传感器处于起步阶段,市场规模较小,但 未来随着六维力传感器在机器人行业的逐步放量,市场规 模有望迅速增长。根据相关机构测算,中性假设下预计至 2030年人形机器人用力传感器市场有望达125亿元,其中 六维力传感器市场空间有望达80亿元,将为传感器行业带 来全新增量市场。

  多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,海外厂商占据主导。海 外供应商:国外成熟的多维力传感器厂商主要有美国的 AMTI、ATI、JR3、FUTEK,瑞士的 BOTA,德国的HBM等公 司,已开发出多种商用六维力/扭矩传感器。国产供应商: 一维度力传感器技术门槛不高,国内生产商众多;三/六维 度力传感器受到技术限制, 目前国内主要“玩家”包括坤 维科技、蓝点触控、宇立仪器等,上市公司玩家中东华测 试、柯力传感等具备一定技术基础,逐步开展多维力传感 器的研发生产。

  (2)惯导+视觉传感器:实现机器人高精度定位和导航

  惯性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、角速度 和倾斜角度等参数的电子传感器,包括加速度计、陀螺仪 和惯性测量单元(IMU) 三种, 其中IMU是市场份额最大 的品类。根据芯谋研究,2022年国内IMU市场规模达到 43.1亿元,预计2027年达到75.5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1.9%。

  视觉传感器是利用光学元件和成像装置获取外部环境 图像信息的一类传感器。从输出维度的角度来看,基于视 觉传感器的感知方法可以分为2D视觉和3D视觉两种。在人 形机器人、自动驾驶等高精度要求领域,3D视觉是目前的主要方向。

  IMU和视觉传感器具有互补性,能够有效实现SLAM方 案(同步定位与建图),完成机器人定位和导航,未来均 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。

  国内惯导传感器(IMU)与视觉传感器上市公司主要包 含芯动联科、敏芯股份、华依科技、奥比中光、舜宇光学 等,具备较强的研发与市场竞争力。

  人形机器人的“小脑”——运控模块

  从单台特斯拉Optimus来看,其全身有40个执行器, 是单台多关节机器人的6~7倍,其中:身体关节部分采 用减速器/丝杆+伺服电机的传动方式,计28个执行器; 机械手基于欠驱动方案,采用电机+腱绳驱动(Tendon - driven) 的传动结构, 单手6个电机、11个自由度。根据 Testla AI Day, 特斯拉自主研发的六种执行器中,旋转关 节方案基本继承了工业机器人的设计,而线性执行器和微 特电机是人形机器人的新需求。

  在旋转电机部分,不同厂家在关节驱动器零部件选用 的细节上各有不同。按照每个关节对应一套伺服系统来看 的话,有机构预测,如果以伺服系统均价1000元计算,同 时结合市场预测的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 百万台,那么,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用伺服系统的市场 规模将有望达到500亿元人民币左右。目前,国内伺服驱 动器市场以日系的松下、安川、本土的汇川、禾川等为代 表,而在微型大功率伺服方面,以色列ELMO、美国Celera Motion等则是这一特定领域内的领先者。

  在微特电机部分,空心杯电机为转子无铁芯结构, 表现为无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,具有低摩擦和良好的散热 性,实现了电机的高效率;采用无刷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 寿命、减少噪音,是人形机器人电池供电型设备的理想选 择。根据专业机构调查统计,空心杯电机全球市场规模在 2022年超50亿元人民币,预计2022-2028年CAGR约为8% (图4);如果考虑人形机器人放量,增速将显著提升。

全球空心杯电机

图 4 2020-2028 年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

(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,华精产业研究院整理)(单位:亿美元)

  国 外 空 心 杯电 机 龙 头 公 司 包 括 Max o n Moto r 、 Faulhaber、Portescap,其产品横向、纵向布局均较为 完善,并且具有较强的小尺寸电机和无刷电机设计能力。 国内空心杯电机龙头公司为鸣志电器,拓邦股份、雷赛智 能、伟创电气等研发及生产则是以点带面,随着国内公司的能力不断深化,空心杯电机未来存在广阔的国产替代空 间。绕组设计与设备、产品矩阵及背书是空心杯电机的核 心壁垒。Maxon 马鞍形线圈、Faulbaber斜绕式线圈,具 有专利优势,产品品质高;海外绕组设备 Merteor、田中精 机等研发能力、自动化水平也均较高,并在航空航天、医 疗、机器人等领域深耕多年,有着很强的客户背书和客户 粘性。

  无框力矩电机与机器人关节高度适配。无框力矩电机 无边框设计,具有体积小、质量轻、惯量低、结构紧凑、 功率高、适配性强等特点,在机器人关节等领域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。据统计,2022年力矩电机、无框电机全球 市场规模均超40亿元人民币,其中力矩电机全球市场规模 2022-2027年CAGR和无框电机全球市场规模2022-2029年 CAGR均约为8%(图5)。从竞争格局来看,海外企业仍处 于领先地位,海外龙头制造商包括科尔摩根、威腾斯坦、 尼得科、派克汉尼汾等;国内企业中,步科股份、昊志机 电也有较强的产品力。

全球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

图 5 2022-2029 年全球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
(资料来源:Valuates Reports,浙商证券研究所)( 单位:亿美元 )

  正向研发能力、匹配下游设计是核心壁垒。无框力矩 电机的壁垒体现在磁路和工艺设计,海外厂商具有悠久的 发展历史和较强的正向研发能力,能够通过产品和经验积 累、模拟仿真软件快速实现产品设计,以满足客户需求。 无框力矩电机要比传统的伺服电机定制化程度要高;很多 机器人厂商都在自研线性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。从未来的 竞争格局来看,无框力矩电机或将比空心杯电机更加分 散, 一体化程度更高。

  减速器是连接电机和负载的中间装置,用于降低电机的输出转速、提高输出扭矩。机器人领域所使用的减速器 属于精密减速器,主要包括谐波减速器、RV减速器、精密 行星减速器。

  精密减速器是机器人转动关节的核心零部件,人形机 器人产业化加速为精密减速器打开增量空间,目前人形机 器人的主流减速器方案为谐波减速器,部分机器人在下肢 采用了精密行星减速器。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逐步放量, 精密减速器作为价值量占比较高的核心零部件,市场规模 有望大幅增长。以特斯拉发布的第二代Optimus机器人为 例,推测单台机器人需要谐波减速器16台,对应价值量约 为1.6万元;马斯克曾在特斯拉Al DAY上预估Optimus机器 人产量将达百万台量级,在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销量的假设下,谐波减速器对应的市场空间约为160亿元。目前在国内,绿的谐波、中大力德等是本土精密减速器行业的佼佼者。

  线性执行器包括滚珠丝杠副和滚动直线导轨副等, 丝杠为人形机器人线性执行器的关键,机器人需通过丝杠 将电机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。丝杠具体可分为滑动 丝杠、滚动丝杠(滚珠丝杠&滚柱丝杠)、静压丝杠。其 中,滚珠丝杠可用于机器人传动装置,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下肢腿部采用无框电机+行星滚柱丝杠的线性执 行器;而人形机器人中使用的滚柱丝杆,目前在中国市场 上仍以日本、欧洲企业为主,国内企业起步晚,竞争实力 距离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企业有较大差距,产品技术壁垒很 高,国产替代空间较大,国内代表公司为贝斯特、鼎智科 技、恒立液压、五洲新春等。

人形机器人

  结语

  在当前AI人工智能+机器人技术高速发展的加持之下, 2024年,将会是人形机器人从样机阶段走向批量化生产和 应用落地的关键期,对于未来的市场空间容量,人们也多 以乐观态度看待。“高可靠、低成本、可量产”——是现阶段 人形机器人在商业化、产业化发展上追求的首要目标,这 尤其需要依靠全体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,其中也包括 运动控制核心部件厂商、各种技术路线的传感器等等,来 共同建设围绕人形机器人开发和应用的创新发展生态圈。

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凡本网注明[来源:中国传动网]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音视和视频文件,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(www.chuandong.com)独家所有。如需转载请与0755-82949061联系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“中国传动网”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,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,版权属于原版权人。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,禁止擅自篡改,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。
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伺服与运动控制

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

直驱与传动

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

中国传动网

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

热搜词
  • 运动控制
  • 伺服系统
  • 机器视觉
  • 机械传动
  • 编码器
  • 直驱系统
  • 工业电源
  • 电力电子
  • 工业互联
  • 高压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
  • 中低压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
  • 传感器
  • 人机界面
  • PLC
  • 电气联接
  • 工业机器人
  • 低压电器
  • 机柜
回顶部
点赞 0
取消 0
往期杂志
  • 2024年第一期

    2024年第一期

    伺服与运动控制

    2024年第一期

  • 2023年第六期

    2023年第六期

    伺服与运动控制

    2023年第六期

  • 2023年第五期

    2023年第五期

    伺服与运动控制

    2023年第五期

  • 2023年第四期

    2023年第四期

    伺服与运动控制

    2023年第四期

  • 2023年第三期

    2023年第三期

    伺服与运动控制

    2023年第三期